在中国的名山胜景、风景园林中,珍藏着许多珍贵的题字与碑刻遗迹,不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或是具有重大历史文献价值的文物。四川涪陵(Fúlíng)市的白鹤梁题刻,尤以其特殊的科学价值而更加引人注目。
课文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
白鹤梁是位于涪陵城北长江江心的一道石梁,长约1600米,宽约15米,上刻石鱼14尾,题刻文字163幅,共计三万多宇。白鹤梁石鱼和文字题刻以它特有的光彩闸名于世:它是中国古代少有的长江枯水水文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也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和难得的书法艺术瑰宝,堪称水下碑林。
利用天然石壁刻宇、刻画、刻文记事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徜徉在名胜古迹中,题刻几乎随处可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墨客,兴致所至,挥毫泼墨,留在石壁、梁柱上以示后人,许多题刻还因出自政治家或文化名人之手而越显珍贵。这些产生于不同年代、以不同民族文字书写的石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雕刻风格,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白鹤梁题刻中不乏刻工精湛、书艺绝妙、文辞优美、出自名家之手的珍品,艺术价值很高,但白鹤梁题刻的独特,主要还在于它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在古代,长江水位的变化与先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长江两岸留下了大量记录水位涨落的石刻,这就是水文题刻。水文题刻遍布长江沿岸,多为洪水题刻,枯水题刻则非常少见,涪陵白鹤梁是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枯水水文题刻,而且题刻数量也很可观。
白鹤梁地势较低,常年淹没在水中,仅冬春之交,江水最枯时才露出水面。古人就在石梁底部刻上石鱼作为标记。之后,每到枯水年份,就以石鱼为标准,刻下水落的位置。显然,石鱼水标,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的水文观测方式,这和现代水文站选定一个低水位为零度,以此为标准来测量水位升降数据的原理完全相同。但是,中国的古人们不喜欢弄个有刻度的尺子竖在那里,即使一目了然也不行——不美。于是古人选择了鱼。鱼本来就是吉祥之物⓵,放在江水中,恰好能与环境浑然一体。
石刻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一对首尾相接的线刻鲤鱼,前者口含莲花,雄鲤,后者含灵芝草,像雌鲤。据测,这对石鱼的眼睛海拔37.91米,与当地现在水位标尺零点的海拔相差无几。
资料显示,石鱼水标至迟在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就已经有了。每逢石鱼出水,观者如潮,络绎不绝。有心者将水落鱼出的日期、尺度及感慨刻在梁上,就形成了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枯水资料。白鹤梁题刻中具有枯水水文价值的文字题刻共108幅,记录了自公元763年至20世纪初1200多年间的70多个最低枯水年份线。通过对这些题刻的整理,可以得到一份珍贵的历代长江枯水水文统计表,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葛洲坝水利工程⓶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⓷的建设,提供了确切可靠的科学依据,其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不可估量。
白鹤梁题刻中有一百多幅反映了“石鱼兆丰年”的内容。“石鱼出水兆丰年”是沿岸百姓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性。据实测分析,长江最枯水位的出现,大约十年为一个周期,与石鱼的记录颇为吻合。作为最低水位标志的石鱼出现的年份,实际上就是枯水阶段的最后一年,此后的水位一般会逐年增高。因此,长江出现最低水位时,可以预料当年春季以后,水位必然比往年同期有所提高,但又不会马上出现洪水年,这种水位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年降雨量的增加上,而降雨量的增加无疑是农业丰收的有利条件。1953年、1963年、1973年,石鱼曾三次露出水面,而这几年当地地都大获丰收。由此看来,石鱼题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上长江上游农业丰年的记录。
白鹤梁题刻内容丰富,它不仅是水文题刻,还记录了远自唐、宋元、明、清,近至现代百姓的情感及思想轨迹,它是历史的记录、时代的镜子。题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鱼出不节用,年丰难为丰”的诗句。“丰年不忘节俭”,先人不仅身体力行,而且不忘告诫后人。
白鹤梁水文题刻,极富民族风格,颇具神秘色彩。它是一千多年来由百姓自发、自觉、自愿地对长江进行观测、记录的结果,是群众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对北京的故宫⓸、西安的兵马俑等名胜古迹,你一定会心生敬畏,而面对白鹤梁,人们感觉到的却是在与历史平等地对话。
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永远沉睡在了江底,为了使世人能够一睹白鹤梁题刻的芳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人们可以通过岸上陈列馆内的电脑观看水下摄像头拍下的实况,也可以通过水下环形廊道的参观窗口参观,还可以潜水观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将与白鹤梁古水文石刻一同构成一个新的历史人文景观流传后世。
1.鱼是吉祥之物:在汉语里,“鱼”“余”同音,因此在传统习俗中人们把鱼看做是吉祥物,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
2.葛洲坝(Gězhōubà)水利工程:位于湖北宜昌市境内,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是在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长江经过的三个大峽谷地段。三峽两岸高山对立,崖壁陡峭,最窄处不足百米。长江三峽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峽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4.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