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廖承志写给病中的蒋经国的一封信。这封信将感情和义理融为一体,交互叙说:一方面叙世交旧情,以情感人;一方面讲家国大义,以理服人。可谓言辞悬切,情感动人,文采斐然。文章发表后曾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被广泛传通。这是一篇将古代文言与现代汉 语书面语及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典雅的汉语书信文。
课文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⓵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②。幼时同袍,苏京把晤③,往事历历在目。惟④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用政躬违和⑤,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⑥。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⑦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⑧。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⑨。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決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⑩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设。局促东隅,终非久计。若明吾弟⑪,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人⑪,不仅徒生困扰,吾弟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觉,历尽艰辛,无数光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⑬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⑭。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⑮。 “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⑯统一中国”云云⑰,识者⑱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辦。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觉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⑲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⑳。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士,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氏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旨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㉑。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纸。岁月不居㉒,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㉓。盼弟善为抉择,末雨绸缪。“廖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㉔。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布珍重,伫侯复音。
老夫人㉕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㉖。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一 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①廖承志( Liào Chéng zhì) : 1908-~1983,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 Liào Zhòngkǎi, 1877-1925)之子,时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蒋经国( Jiǎng Jīngguó, 1910~1988 )是蒋介石( Jiǎng Jièshí, 1887~1975 ) 长 ( zhǎng)子,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二人既是儿时的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蒋、廖两家渊源深厚,蒋介石、廖仲恺同为孙中山手下重要干部。不过孙中山去世后,廖仲恺遭国民党右翼分子杀害,此后廖、蒋两家后代虽有往来,但恩怨情仇难解。
②三十六载:指自1946年至1982年。载:书面语,即年。
③幼时同袍(páo),苏京把晤:幼年时我们亲密无间,在莫斯科我们曾经促膝谈心。同袍:指同心同德的友情。苏京:指莫斯科。把晤:握手相见。
④惟:发语词,没有特别的意义。
⑤ 政躬:对蒋经国的敬称。躬:身体。因蒋经国是政治人物,所以称他为政躬。违和:身体不适,生病了。
⑥珍摄:珍重保养身体。
⑦竟:完成
⑧余期期以为不可:我认为无论如何不可以。余:我。期期:形容口吃的样子。汉朝有个大臣叫周昌,非常能干又忠诚,但有口吃的毛病。有一次皇帝想废太子,周昌极力劝阻,急切地说:“豆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在这里使用“期期”,是为了表现廖承志衷心而又急切的心情。
⑨诠察:深思。诠(quán):详细解释。
⑩尝:曾经。
⑪若明吾弟:像弟弟这样聪明的人。若:像。明:聪明、明智。
⑫委之异人:把……推给外人。委:书面语,抛弃,推卸。
⑬老先生:指蒋介石。
⑭谢:推辞。
⑮屈事:委屈自己,为别人做事。
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简称,是孙中山所倡导的、中国国民觉信奉的基本纲领。
⑰云云:等等。
⑱识者:有识之士。
⑲灵:灵柩(jiù)。
⑳感慨系之:为之感慨。
㉑身后事:死后的一切事务。何以自了:如何解決。
㉒不居:不停留。
㉓时不我与: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我了。与:给,不我与:不与我。古代汉语中,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常放在动词前,如后文 “不归何待”中“何待” 就是“待何”,等什么。
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经历过长期的灾难后,兄弟之情仍然存在,再次相逢,以前的仇怨全部消除。这句话是鲁迅的诗《题三义塔》中的名句。
㉕老夫人:指蒋夫人宋美龄。
㉖不一:不一一问侯。